2009年11月8人,在记者节这天,河北省石家庄报友王律(在《燕赵晚报供职》)在书店签售他的作品《开国记忆:一位报人的红色档案》。2009年11月16日,《燕赵晚报》又刊登了■李元元的文章《一个新时代的写照》——王律新著《开国记忆:一位报人的红色档案》读后,特摘录于此,以飨报友:

在今年记者节的前夕,看到王律的新著《开国记忆:一位报人的红色档案》,我很为他的勤奋和敬业折服,这已经是他的第五本著作了。我知道这些年王律在文史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因此能够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研究中取得建树。
《开国记忆》一书的诞生不是偶然的。石家庄这个地方是共和国成立之前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进行筹备工作的重要所在,可以说是新中国各种管理机制孕育的摇篮。这里有着丰富的史料,是研究建国之初历史的一座“富矿”。时间过去了60年,许多历史当事人或者不在人世,或者已是垂垂老矣。尽量真实完整地反映特定历史年代这一特定地域的历史,把散落在各地与这段时间这个地区有关系的人物、史料串联起来,勾勒出一种时代的轮廓,具有抢救的性质,必须有一个具有相当人文素养,热衷于沙海淘金和故纸堆里寻宝,且又精力充沛的有识之士来完成这样的工作。值得庆幸的是,石家庄有一个王律耐得寂寞,肯于埋头繁琐的索引、考证和探访工作,十年磨一剑,于是才有了这本颇具文史价值的书。正如新华社原副社长、著名战地记者解力夫所言:“新闻工作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艰辛的工作,王律同志从1993年开始报人生涯以来,除完成本身的报道和编辑工作外,又著述、主编了十余部不同形式的文艺和传记作品,取得了骄人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记者的才华和希望!”
打开这本书,一种划时代的历史巨变前的热烈气氛扑面而来。解放初期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人们的创造热情、献身精神得到空前的迸发。中国人民为什么在那个时代选择了跟随中国共产党进行一场历史变革,在变革中表现出空前的激情和能量,自有那个时代的凝聚了人心的价值追求。该书中第52页《第一个由人民选举的市政府——石家庄首届人代会开创“人民民主的范例”》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让人民群众感到别开生面的人民民主的政权形式。文章说,群众一开始都没有什么民主意识,对选举反应很冷淡,还有人认为共产党就是走过场,最后选上的肯定都是党政干部。然而选举的结果恰恰相反,在选出的25名市政府委员中,从解放区来的干部只有6名,工人、农民、教育界、妇女界、工商业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占了大多数。在“市长向我们报账,这才是真民主”的小标题下,记录了副市长臧伯平作政府工作报告,公开政府收支情况的史实。这些使“老百姓明显地感到了地位与过去的差别”。斗转星移,时代变迁,这样的历史史实有必要时时重温,牢记人民民主的精髓。今天,执政党要取得人民的拥护,让人民迸发出开国之初的那种爱国热忱,那么,对人民的承诺就永远不能走过场。
如果说历史是有颜色的,那么,它应该是五彩斑驳的。出于功利或者商业的目的突出某种颜色,淡化或模糊别的史实,是一种割裂历史的行为。对此种风潮我认为值得商榷。但是把开国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所做的这一切历史史实定名为“红色档案”,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也是定位明确的。另外,王律的文章尽量用自己收集的红色藏品和文献资料做依据,不轻易做推测穿凿的结论,他的工作作风踏实严谨,也就使这部书有了非常珍贵的学术价值。我希望王律保持这种优良的求实和勤奋精神,在更新的领域取得新的成就。
《开国记忆:一位报人的红色档案》 中央文献出版社 王律 定价:4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