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摘自:天涯社区http://1home.hainan.net/publicforum/Content/no06/1/74076.shtml 作者:出师表青年1 提交日期:2007-10-26 09:13:00
2007年10月24日下午18点05分,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国230多家媒体派出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第四频道、第九频道向全世界直播了这一盛况。这一重大事件除了电视、网络媒体选择直播以外,更有多家纸媒以出号外的形式,迅速将这一消息告知民众,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羊城晚报》、《成都晚报》、《成都商报》、《长江商报》、《天水日报、晚报》、《兰州晨报》、《澳门导报(电子版号外)》、《新快报》、《中国航天报》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出版了号外,这些媒体的号外在当地引起强烈凡响、赢得市民好评如潮(可搜索相关新闻)。最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天水市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市,但《天水日报、晚报》联合出版号外的消息,却被25号的各大网络媒体转载。 本人不得不承认广州、成都两个并不是中国政治、金融中心的城市有出版号外的传统习惯,申奥成功,神五、神六成功发射的号外自不用多说,十七大隆重召开的消息《南方日报》等多家广州平面媒体及时的出版了号外;本月22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公布后,《广州日报》迅速反应,数小时后号外上街; 2005年8月27日,《成都晚报》印发了1份超女号外,为新闻纸宽幅对开双面彩印,正面在“玉米赢了”4个大字的两侧,印有李宇春的大幅肖像和1个玉米图片,右上角为2005年超女前3名,姓名为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背面以生动活泼的文图全面介绍了3位超女的情况,色彩艳丽,编排美观,深受集报爱好者,尤其是超女“玉米”们的青睐。2005年10月17《成都晚报》出版了最成功的一份号外,当天19点06分巴金在上海逝世,《成都晚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再2小时后出版了号外发放,成都全城媒体云集成都晚报社,全国多家媒体及网站转载报道他们的号外出版过程,震惊中国新闻界;都说成都人过日子悠闲、散漫、没有压力,但当面对突发新闻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新闻人应有的惊人速度!从容、敏感、迅速让他们一次次的创造新闻界的奇迹。 24日晚间本人特意去了某城市几个人口密集的地点,但没有看到有关于“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号外发放,十分失望!该城市作为一个如此有知名度、影响力的都市在对待新闻方面却似乎不感冒(本人注意到当地报纸连续几天都有“嫦娥一号”的相关报道,但现在讨论的是出版“号外”一事)。无论是《××早报、晚报》还是时下春风得意的《××都市报》在新闻选题上都存在很严重的畸形,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谁家下水道堵了、谁又被打伤了、谁又在山里迷路了、谁家进贼了,这些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却时常占据着报纸版面的大篇幅,这难道说正常吗?但本人似乎可以从某些方面看出现在媒体的难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辉煌一去不复返,红极一时的《每周质量报告》也偃旗息鼓,就连最敢说真话的《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报道也销声匿迹…… 一家媒体要想做大、做强除了有一支优秀的采编队伍,还要靠的是自身的品牌和口碑。首先请不要忘记你们的本行是——新闻!不靠新闻报道去拉拢读者,吸引更多的读者群,提高自身价值,那还能指望什么?靠降低征订价格是根本大策吗?靠多拉几个广告客户是长久之计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话在这里讲最合适不过。我们现在来假设一下,24号《××报社》如果出版了关于“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号外带来的将是什么——市民赞叹《××报社》的新闻速度和敏锐度(给报社做了个大广告)、其他网站报道这一消息进一步扩大《××报社》在国内的知名度、相当不错的广告收入…… 新闻大战的硝烟在每个城市随处弥漫,强者主动出击——以一个新闻者的敏感去洞察社会的一丝一毫,弱者守株待兔——用一个乞讨者的目光等待“新华社最新消息”。 读者:出师表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