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集报人珍藏有本报创刊号作者:见习记者 来源:山西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3-12-05 35年攒下5万多份报纸
“《晋报》可以说是山西第一报,对开8版,而最早的官报是《并州官报》……”提起山西报纸的发展史,家住太原市自来水宿舍的王海勇侃侃而谈。35年来,他收藏了国内各类报纸5万多份。在这5万多份报纸中,记者有幸看到了1949年10月27日本报的创刊号及由毛泽东题写报头后的第一份《山西青年报》(1965年8月1日,第1112号,星期日)。
2013年12月1日,记者走进了王海勇的家庭藏报馆。四个特制的藏报柜,打开柜门全是报纸。他将每一份报纸都平平整整叠放好,用文件夹将报纸分类整理,分门别类贴着便签。不少报纸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但依然保存完好。
王海勇的这些“宝贝”都是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而来,有自己买的、有朋友送的、有同报友交换的、有从旧物摊淘来的,还有从废品站找到的。为了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报纸,他费了不少心思。谈到为何会如此喜欢收藏报纸时,王海勇说他当兵时是团里的宣传股长,经常接触报纸,渐渐对报纸收藏产生了兴趣。1993年转业后,他常常去古玩市场,又认识了不少报友,于是对集报有了更深的了解。
王海勇告诉记者,随着集报时间越来越长,他对报纸本身的历史也越来越感兴趣,便萌生了收集不同时期晋版报纸的想法,要从一个老百姓的角度研究山西的历史。
现在,王海勇将报纸分为了14个大类,如清代、民国、红色、建党、建军、号外……“还有很多没有分类,这是个大工程啊。”王海勇笑着说。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写有很多英文字母的笔记本,一问才知是王海勇独创的目录本。原来,由于种类繁多,王海勇每拿回一份报纸,都会把年份、报头记在本上。为了好分类,他就用不同的英文字母,“w”代表晚报,“m”代表清代……
“报纸是对历史的记录,我想把历史留住,让后人了解历史。”王海勇说。
单是清代民国时期山西的报纸,王海勇就收集有370多种。王海勇说:“清代的报纸很多人都不曾听说,更别说能看到实物。我希望能办一个报纸博物馆,让大家看看我收藏的这些报纸,让后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