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报”在清末历史上是一种由清政府各级部门主办的近代形态的机关报刊形式,在新闻发展史上,它和其他类型报刊一起,成为我国第一次报业高潮的组成部分。
1897年德帝国主义派兵强占青岛,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1900年7月7日,德国侵略者为了巩固对胶澳殖民地的统治,扩大殖民地的影响,在青岛当时的斐迭利大街(现中山路)和科隆大街(现湖北路)拐角处开办印刷所,也以“官报”的报纸形态创办发行了《青岛官报》。《青岛官报》作为当时德国督署官方报纸,也是青岛历史上最早的报纸之一。《青岛官报》是由德国殖民当局主办的周报,在整个德占时期一直发行,每逢周六出版。文稿以德文为主,只有在刊登布告、通知、告白等需要华人知晓德文告时,才用德、汉两种文字对照刊出。该报为书本形式,约十六开大小。主要刊登各种法令、法规、市政建设、人事任免、政务活动、船舶消息、天气报告以及各类告示等。1911年2月,该报改名《胶澳官报》,版式也有所改变。1914年5月12日停刊。(2004-10-25)
附:1914年1月23日出版的《胶澳官报》复印件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