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集报信息第92期(2010年10月5日)第7版(责编:时雨 组版:沈红庆)
品读世博
□黎福清
最近,收藏了一些世博会报纸的号外和特刊,令我倍加珍爱。北京报友马振予寄来了《新华每日电讯》和《中国贸易报》的号外,沈阳报友程庆光寄来了《水墨世博》、《走进世博》等特刊,《中国艺术报》编辑部寄来了24版的《世博特刊》。收集到这些报刊,仿佛炎炎盛夏喝了冰镇饮料,给我愉快和清凉。仿佛我也亲临其境,感受到上海世博会的博大与荣耀!
品读这些报刊,我最感兴趣的是《辽宁日报》编辑出版的《走进世博》特刊。这是一幅报纸长卷,32版,连体报,总长12米,气势恢宏。据我所知,这是中国报史上第一张报纸长卷。刊头是一幅大的剪纸作品,主图是中国国家馆的宏伟建筑,角上是世博会会徽和“海宝”吉祥物。再配以牡丹、喜鹊、东方明珠塔等图案,显得欢快热烈。整幅长卷的边框也是剪纸,深红喜庆,和谐美丽,有种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味。特刊内容丰富、版面活泼、图文并茂,是一件难得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藏品!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人又一次实现百年梦想的盛会。一百年前的1910年,一名叫陆士谔的晚清小说家,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是上海。这样的畅想,对于当年贫穷落后的中国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可在百年后的今天,书中的预言终于实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不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自豪!
品读世博特刊,我了解到世博会的历史。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一个叫徐德琼的广东香山人,在上海做生意,他以中国的“世纪丝绸”产品,参加了首届世博会,一举夺得了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牌,引起了轰动。在历届世博会上,中国有许多展品,如明帝龙袍、“京燕八绝”之一的宫毯、无锡刺绣、福牌阿胶、钦州坭兴陶器、贵州茅台酒、安徽猴魁茶等,都获得了最高荣誉。1904年,中国民歌手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上唱起了《茉莉花》,优美的旋律,响彻了世界。1982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政府的名义组团,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展出了兵马俑、景泰蓝、瓷器、玉器等。
品读特刊,我了解到世博会科技的精彩:展室里有30多个“海宝”机器人,能用中、日、英、法、韩、德六种语言,讲3000多句日常用语,与游客交谈握手、热情问候。
光芒四射的中国国家馆,是本届世博会最耀眼的“明星”,顶级珍品无数:如敦煌石窟的木雕六臂观音,针灸穴位铜人、太阳神石刻、清明上河图、饕餮纹铜鼓、唐代经卷……看到这些,谁能不为中国五千年文明而自豪!谁能不为中国的经济、科技飞速发展而骄傲!
品读世博会的特刊和号外,我仿佛在享用着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盛宴!一桌精神盛宴!
爱读报纸 从专刊副刊到时评
□刘镇康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号召社会各界“向科学进军”,并提倡在学术研讨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纸上出现不少学术团体和个人勇攀科学高峰的报道和评论,各大报纸中的专刊、副刊内容空前活跃、丰富。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读报。每到夜晚,往往一读就是几个小时。除时事新闻外,更热衷于各种报纸专刊副刊中的知识性文章。有些文章读后不忍舍弃,就剪下来,贴到自己制作的贴报簿上。对于一些不宜剪贴的长文章,我觉得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就整张保存下来。如《人民日报》的《学术研究》《大地》,《光明日报》的《哲学》《文学遗产》,《浙江日报》的《治学经验谈》等专刊副刊中的文章。有些文章的作者对同一事物认识不同,见解各异,有时争论非常激烈,我也尽量收集起来,对照看读,琢磨、思考谁更有道理、更令人信服。那时候读报往往从个人兴趣出发,涉及面广、杂而不专,但却使我不断地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也保存了不少珍贵史料。
“文革”十年,是学术研究和争鸣的荒废期,但即使如此,我仍抽时间阅读报纸,包括一些“大批判”专刊和各种“战报”,读后也不忘收集一些。
80年代百废待兴,我结合自身从事的审计业务,广泛收集相关报纸,如《经济日报》、《经济学周报》、《经济参考报》和《中国法制报》中的专刊副刊,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在研读之余,逐渐激发了我写作的冲动。于是我将研读心得结合业务实践,整理成篇,先后在省市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务探讨和案例分析等多篇,其中数篇获好稿奖,科研成果二、三等奖或优秀作品奖,并被分别收入浙江、广东两省审计学会编的《审计查账技术案例》《优秀审计报告选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审计报告模式与实例》、中国经济出版社的《中国改革纵横谈》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中国社会科学文库》等书。
退休后一个偶然机会,我见到一份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刊《中国集报信息》,从中得知全国成千上万的集报爱好者在读报、研报、评报的同时,长期从事异地报纸交流活动。根据会章,我申请入会被吸纳后,就积极投入上述各项活动。至今我已收集到各种专题报纸和国内外普报等上万种,大大丰富了我的阅读、研究和写作参考资料。
2004年来,有报友赠我一份《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编的《羊城社报》,该报头版头条的《时评,争当羊城晚报新品牌》中说:社委会适时决策,时评版在《羊城晚报》二版推出,作为年末报纸改革的重大举措。此后,其内容除保持一贯的民生观点外,必须关注大事,力求在重大新闻事件上都有自己的声音。从此,我密切关注和剪辑报纸上刊出的时评。主要有《舟山日报》刊出的《新华时评》,《舟山晚报》的时评专版和《舟山日报》2008年3月14日起推出的《海山观察》等。这些时评的内容,是对国内外大事以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的评论。如国际时事、官场积弊、公务消费、政府采购、钓鱼执法、高房价、医患纠纷、教育收费、酒后驾车、城管执法、天价捞尸、同命同价等等。许多文章观点新锐,见解精辟,文笔犀利。可以想见,是作者们通过细致观察,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在坚持民主法治的正确路径和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的基础上,力求政府与社会、官员与民众的紧密互动中,求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新局。有些警世语言,不仅振聋发聩,还让人在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
喜获《上海晚报》
□张其来
2010年4月25日开完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第二届二次会议后,顺便取道苏州看看孩子们,第二天就去苏州文庙古玩市场淘宝。忽然发现一份《上海晚报》夹在文革小报之中,心中一喜,这份报不正是我日思夜想之报吗?我爱集报,更爱集中国字头报、晚报、号外、试创刊号、文革小报等。
《上海晚报》办报时间不长,留下的很少。我如获珍品一样,也不还价,连同20多份文革小报一起买下来。
这份《上海晚报》是1966年12月13日出版的,第113号,报眼是毛主席语录。
第一版整版是《红旗》杂志1966年第15期社论,题目是:《夺取新的胜利》。
第四版《大立毛泽东思想 大唱毛主席语录歌》的标题下刊登了八首毛主席语录歌曲。依次序排列为:《要提倡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一辈子做好事,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这是一份难得的报纸,也是一份很好的政治资料。得到这份《上海晚报》,我很开心。
检阅南非世界杯号外
□马振予
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期间,我国先后有山东、辽宁、重庆等近20家报刊社编印了南非足球世界杯号外110多种(份)。这些号外特色鲜明,成为本届世界杯竞赛历程、技术变革和球星炫现的精彩写照,也展现了深刻的足球文化,因而引起集报者的极大热情。同时对于本届世界杯号外的印发期数和发行方式也产生了强烈的争议,对号外报的编发和管理也会带来影响。现将南非世界杯号外的特色加以评述。
由于足球世界杯的开幕是早已预知的事件,并非突发的重大新闻,因而中央和各省市的大报均未在南非世界杯开幕时印发号外,只有《扬子晚报》、《齐鲁晚报》、《鲁中晨报》、《辽沈晚报鞍山版》、《市场星报》、《东方卫报》和《苹果日报》等为数不多的报社编印了号外。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出版管理规定》要求,报纸出版单位连续出版号外不得超过3天。可是南非世界杯期间多家报社都违背了这一规定,安徽的《市场星报》在6月12日至7月13日期间连续编印了32份号外,香港《苹果日报》编印了25份号外,《辽沈晚报鞍山版》编印了19份号外,《东方卫报》、《齐鲁晚报》和《鲁中晨报》也编印了多份号外,大大增加了集报者集全成套号外的难度,甚至受到一些报友的非议和冷遇。
7月12日,就在西班牙足球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大连晚报》、《长江日报》、《重庆晚报》、《半岛都市报》、《太原晚报》、《海峡都市报》、《江南都市报》、《南方日报》、《新闻晨报》、《扬州晚报》、香港《星岛日报》等报社均在第一时间编印了号外。此外《中国体育彩票》也编印了一期竞彩世界杯号外,是一种期刊型号外。《扬子晚报》和《重庆晚报》编印的是3D号外,这种号外中的新品种提高了号外的收藏性和观赏趣味。其余号外大多是新闻纸4开4版或多版彩印。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要求:号外必须注明“免费赠阅”字样,可是很多报社编印的世界杯号外却是以出售的方式发行,有的报社甚至在号外上标明售价,《齐鲁晚报》编印了6份号外,报社竟提前发出了每份10元全套60元的公告,不仅严重违规,也引起集报者的反感,有的报友就公开发出了“抵制《齐鲁晚报》号外”的呼声。
《新东城报》和新《北京西城报》
□曾予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调整精神,北京市原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为新东城区;原西城区和宣武区合并为新西城区。原东城区委机关报《今日东城》于2010年7月19日总第594期停刊,原崇文区委机关报《新崇文报》于2010年6月30日“七·一”专刊停刊。《新东城报》于2010年7月23日创刊,创刊号为铜版纸4开12版彩印,报头系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原西城区委机关报《北京西城报》于2010年6月29日第1620期终刊。2010年7月6日出版的《北京西城报》改为第1期,仍为新闻纸对开4版彩印,报头及编排等均未改变。原宣武区委机关报《宣武报》于6月底停刊,重新出刊了一份《北京西城报·宣南文化专刊》。
近期“3D”报集萃
□蓝双二
1 十堰晚报 湖北十堰 2010-4-16
2 齐鲁晚报 山东济南 2010-5-1 《梦世博》3D版号外
3 南方都市报 广东广州 2010-5-27 3D特刊《原味·广州》
4 安徽商报 安徽合肥 2010-6-1 3D报纸广告
5 每日商报 浙江杭州 2010-6-3
6 都市周报 浙江杭州 2010-6-3 《杭州腔调》3D特刊
7 扬子晚报 江苏南京 2010-6-8 《好望角风暴》3D世界杯号外
8 城市晚报 吉林长春 2010-6-9 3D世界杯观战手册
9 海峡都市报 福建福州 2010-6-30 海都·融信大卫城3D特刊
10 三秦都市报 陕西西安 2010-7-8 3D房地产周刊
11 厦门日报 福建厦门 2010-7-9
12 长沙晚报 湖南长沙 2010-7-9 “南非历险记”世界杯3D特刊
13 潇湘晨报 湖南长沙 2010-7-12 3D特刊《世界波》
14 生活新报 云南昆明 2010-7-12 3D世界杯特刊
15 重庆晚报 重庆 2010-7-14 3D世界杯号外
16 扬州时报 江苏扬州 2010-7-29 “3D”特刊
17 成都商报 四川成都 2010-8-5 成都房地产3D特刊
18 华西都市报 四川成都 2010-8-6 3D房产特刊
19 太原晚报 山西太原 2010-7-7 太原成国家园林城市特刊
20 《江南都市报》珍藏版号外 2010-7-23
21 金陵晚报 江苏南京 2010-8-16 “魅惑七夕”3D特刊
浅谈3D报纸
□罗同松
2010年上半年:3D报纸面世了!
3D报纸, 即三维立体报纸。阅读时,如同看立体电影,只要戴上一副红蓝两色眼镜,看报纸上的图片,便有立体感。
2010年3月9日,比利时出版了3D报纸。目前看,此3D报纸是空前的。2010年4月16日,我国湖北《十堰晚报》出版了3D报纸,这被认为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份。随后,《海峡时报》、《扬子晚报》、《齐鲁晚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以及上海、广东、浙江、吉林等地的报社,也相继推出了3D报纸。
我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3D报纸难以成为报纸的主体。主要是它的制作成本很高,保守估算,每份没2元恐怕下不来。读者以昂贵价格买一份报纸,仅仅欣赏几张立体图片,似不值得。其次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报,也是个麻烦事儿。
|